近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今年5月1日起,将包括抗癌药在内的所有普通药品、具有抗癌作用的生物碱类药品及有实际进口的中成药进口关税降至零,使中国实际进口的全部抗癌药实现零关税。较大幅度降低抗癌药生产、进口环节增值税税负。
北京大学药学院教授曾慧慧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是一项务实的惠民举措”。
多措并举推动抗癌药降价
国内药企需加强自主研发
“零关税”在降低药价的同时,也可能会对国内药企造成一定冲击。曾慧慧指出,当前中国很多抗癌药生产企业仍在起步阶段,“这样的冲击也是迟早要面对的事情”。
曾慧慧认为,要从根本上让百姓更快、更好地用上更便宜的抗癌药,防止因病致贫,还是要靠自己,鼓励国产抗癌药的研发。
加快创新药进口化解用药难
除了要促使抗癌药药价降低,让更多患者“用得起”药,还要让更多患者“用得上”药。
此前,中国进口抗癌药审批流程较长,导致国内市场比国外“慢半拍”。针对这一问题,新政策提出要加快创新药进口上市。将临床试验申请由批准制改为到期默认制,对进口化学药改为凭企业检验结果通关,不再逐批强制检验。新政策还强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对创新化学药设置最高6年的数据保护期,保护期内不批准同品种上市。对在中国与境外同步申请上市的创新药给予最长5年的专利保护期限补偿。
|